上海博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欢迎您!   邮箱登录  网站地图  旧站入口

风湿检查:当之无愧的狼疮标记性抗体 Sm 抗体

发布时间:2020-03-04 浏览量: 2773

Sm 抗体的发现 

Sm 抗体因 1966 年首次在名为 Smith 的系统性红斑狼疮(SLE)患者身上发现而命名。

Sm 抗原是第一个非组蛋白核蛋白抗原系统,生化特性是不含 DNA 的酸性糖蛋白,对 DNA 酶和胰蛋白酶不敏感且对热稳定。 

Sm 抗原结构比较复杂,是由不同的蛋白质与含鸟苷十分丰富的小核 RNAs(即 UsnRNAs)形成的核内小核糖体蛋白(即 snRNP)。其中蛋白质主要为 BB'、DE 蛋白,分子量 1129kD,此外还有 AA'、B"、CFG 以及 68kD150kD 等蛋白质;UsnRNAs 主要是 U1U2U5U4/U6snRNAs。抗原决定簇主要位于蛋白分子上。 

Sm 抗原系统在异质性核 RNAhn RNA)向成熟信使 RNAmRNA)的转化中起重要作用。hnRNA mRNA 转化时,U1U2U5U4/U6 RNP 分子的 RNA 部分在切掉非编码的序列(内含子)、重新连接编码的 RNA 序列(外显子)中起重要作用。经过此种剪接,产生成熟的 mRNA,进入细胞质,在核糖体上翻译成蛋白。 

已证实抗 Sm 抗体可进入活的淋巴细胞,可能在与靶抗原结合后干扰其功能,使细胞增殖受抑制,分泌细胞因子(IFN-γ,IL-2 等)减少,并诱导细胞凋亡。

 

Sm 抗体的检测方法 

Sm 抗体检测过去常规采用琼脂双向免疫扩散法,特异性较高,但敏感性差。目前多采用免疫印迹法,分析着色条带,与标准条带对比,即可判定抗 Sm 抗体是否阳性。正常人抗 Sm 抗体均为阴性。 

免疫印迹的优点是一次可同时检测多种多肽抗体,但其与琼脂双向扩散法比较阳性率并无显著提高,主要原因可能是靶抗原经过热变性,使原先存在于分子表面抗原表位发生了改变。因此,相应多肽抗体阴性,并不能完全排除某种风湿病的存在,应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测结果谨慎诊断。实践证明,两种检测方法同时使用,可大大提高阳性率和精确度。

 

Sm 抗体与疾病 

Sm 抗体在 SLE 高度特异,高浓度的抗 Sm 抗体只见于 SLE 患者。在其他疾病如干燥综合征,混合结缔组织病及进行性硬皮病中,可能有个别患者阳性,临床应注意进一步随访验证。

 

Sm 抗体对疾病的预测 

1)抗 Sm 抗体对 SLE 特异性达 99%,不论是否活动期,抗 Sm 均可阳性,是 SLE 的标记性抗体。对早期、不典型的 SLE 或经治疗后 SLE 的回顾性诊断有很大帮助。 

2)抗 Sm 抗体同抗 dsDNA 抗体一起,都被认为是参与疾病的致病过程,与 SLE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、肾病、肺纤维化及心内膜炎有一定关系。

3)抗 Sm 抗体在 SLE 中特异性高,但敏感性低,阳性者在 SLE 患者中仅占 30% 左右,故抗 Sm 阴性时不能排除 SLE 诊断。

4)抗 Sm 抗体与临床症状和疾病转归之间的关系尚无一致意见,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。2009 年一项有关中国 1,584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研究提示,抗 Sm 抗体的存在与低血清补体 C3 有关,与抗 Sm 阴性组相比,抗 Sm 阳性组中抗 dsDNA 抗体的阳性率显著增高,抗 Sm 抗体与狼疮相关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相关,并与疾病活动显著相关。

 

来源:丁香园